广州医科大学走出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广州医科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南山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各环节,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课内课外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今日,教育部评估中心微信公众号刊载“麦可思研究”的文章《广州医科大学走出人才培养特色之路!》,介绍我校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名单显示,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包括山西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湘潭大学等在内的七所高校,因为新晋“双一流”备受瞩目。
事实上,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广州医科大学就因为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医疗工作者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重点高校。
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学科优势明显,8个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76位。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学校临床医学还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这意味着学校相关学科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广州医科大学不断探索,在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得到众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同行的肯定。
由第三方机构完成的《2015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广州医科大学毕业生积极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就业竞争力强,职业发展后劲足,为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数据还显示,工作多年的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培养满意度评价、校友推荐度均较高,这反映出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较高。那么,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力方面,广州医科大学都做了什么?
就业工作 狠抓落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事项。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主要从三方面推进就业工作。
一方面,学校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机制,通过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密切协作配合促进各项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促进毕业生就业落实。以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例,学校校院领导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积极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和前景,推荐毕业生,开展用人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以此实现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开拓。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园招聘,并不断改进就业推荐服务。与此同时,学校还发起就业市场调研,以此把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通过走访联系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学生有意向就业的政府招聘平台、重点企业、校友企业,拓展就业市场,深度挖掘就业岗位。
“我们还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或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校园招聘,提高招聘成功率。对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我们会提供就业帮扶和跟踪服务工作,与其本人和家长联系,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与要求,主动推送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困难,主动协助办理就业手续,指导、帮助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就业。”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介绍道。
就业指导工作也是该校就业工作中重点推进的一个方面。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基于此,学校在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辅导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生一档、一生一策”机制,动态管理学生就业进展,同时发挥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作用,通过职业测评、规划辅导、简历撰写、面试指导与训练、就业政策咨询、求职心理调适、升学辅导等生涯辅导项目,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精准化、全程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对就业困难、心理问题、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重点就业人群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心理疏导、求职补贴等工作,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教学培养 聚焦就业力
就业情况是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外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那么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据该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学校的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南山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各环节,以榜样力量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该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0-2.0要求,以“凸显责任担当、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学校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为榜样,凝练了“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南山精神”,运用榜样教育理论,革新教育理念,紧扣教育行为主体和实施过程,将“南山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各环节:一是实施熏陶浸润感化、课程渗透内化、知行合一同化,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实现转化育人;二是推进主干课程多学科整合、实践-科研双螺旋联合、教学集群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三是打造职业精神+榜样特质师德师风传承体系、以赛促培+进阶培养教学能力成长体系、正向激励+考核评价教学导向保障体系,提升教师卓越品质,形成教育磁场。通过实施“三化三合三体系”育人新模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近五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该校毕业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奉献精神、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认可。2015年来,该校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通过率、深造率稳居独立医科院校前列。疫情以来,该校学生主动参与防疫、精英医疗队最早奔赴一线,团中央赞扬其为“中国青年骄傲”。
(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该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医学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大健康观的培养。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各学院各专业与社会用人部门紧密合作,开展校-医院、校-企业、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与相关单位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学校致力于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在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用人文精神关注科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减少课内学时、学分,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扩大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设置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开设学科交叉课程、高挑战度课程、高难度科研实践项目等,开拓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创新思维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另外,学校还在深入推进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医学虚拟仿真教学、临床模拟教学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学校注重学习效果评价,突出岗位胜任力培养,致力于推行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增值性评价考核,比如在临床实践考核、毕业考中特别开展医学人文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以结果反馈教学,持续推动改进,该校同时还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开展毕业生评价工作。截至目前,该校已持续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价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019-2021届毕业生调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本科毕业生发展质量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增加对医学类毕业生岗位胜任力达成度评价。
(三)课内课外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此方面,学校实施的举措包括依托课堂育人主阵地,传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以及就业能力提升等知识,促使学生理性地、科学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出台实施《广州医科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管理办法》,从2020级开始为每名本科学生配备导师,在思想价值引领、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术引导、生活关怀等方面,为学生做好针对性帮助和指导;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主动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教学改革 逐层深入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先后出台《广州医科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广州医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以及《广州医科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管理办法》《广州医科大学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方案》《广州医科大学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方案,明确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举措,完善了学校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
在各项制度、管理办法的保障下,学校不断推进各项教学改革措施。
例如,拓宽人才培养改革覆盖面,将南山学院“选拔制、学长制、双导师制”“小班小组化、国际化、个性化”“融合的器官系统疾病课程体系、融合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体系、融合的育人团队”“三制三化三融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覆盖到更多学生。如在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分别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在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开办特色班或卓越班,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口腔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精神医学等专业常规开展PBL教学;本科教育国际化交流经验推广至所有专业,全部本科专业均有境外交流项目;设置专项经费,邀请境外专家开设优质暑期课程资源供本科生修读。
学校积极的教学改进探索也获得了官方认可。据介绍,基于创新经验而做出的《“南山精神”引领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统筹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得了2021年广东省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还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发展”的“3+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于2021年完成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以生为本”是学校推进改革坚持的理念,而这些措施也得到了学生认可。数据显示,九成毕业生仍关注母校发展,且积极反哺母校。与此同时,近八成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医学类专业对母校的认可程度相对更高。
南山学院作为该校教学改革的探索先驱,突出展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效。评价数据显示,南山学院教学模式开展效果好,课程设置合理,教师素质和能力强。具体来看教学模式方面,2015届南山学院毕业生对小班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满意度(均为92%)均在九成以上。采用精英模式教学的南山学院只是学校致力于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随着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逐层深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