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明院士寄语广医师生“不要满足于当‘医匠’,要成为‘医家’”
“不要满足于当‘医匠’,要成为‘医家’。”
讲座现场
10月26日上午,又一位重量级嘉宾作客广医“南山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来到广医师生中间,分享他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寄语新时代青年自立自强,面对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宏大课题,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高天明院士作题为“吾辈当自强:做可堪重任的创新人才——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讲座
迫切需要培养队伍,潜心基础研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个面向”指明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
“当选院士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差距,迫切需要我们培养队伍,沉下心来做基础研究。” 高天明教授说。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拥有创新的主导权。
“我们现在中国的科学研究队伍并不大,光我们这些人还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培养大批感兴趣的年轻人去做研究,慢慢地中国的科学才有可能冒头。”
“希望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中逐渐培养对科研的兴趣。面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宏大命题,面对卫生健康领域客观存在的差距,将自己的个人兴趣与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以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等科研道路上的前辈为榜样,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原始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科学研究是创新的过程,原始创新是没有第二的。或许在其他领域,第一名这个成绩非常好,第二名也很优秀,即使第十名也值得说道。但在科研领域,科学发现只有第一,第一名才是原始创新。”
“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但“依葫芦画瓢”的跟踪创新大量存在。“原始创新土壤不够‘肥沃’导致原始创新薄弱,一些研究者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破坏了科研氛围。”
他反复强调,求真是一个高成本低效益的过程,科研最忌急功近利,如果把浮躁功利的心态带到科研中,是不可能出现原始创新的。
“创新就是要和过去的东西不一样,创新越大就和过去越不一样,一个迷信权威的研究者,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怎么能突破窠臼?”而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来源于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交融。
创新需要更加包容的文化,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的宽松环境。“我一向认为应该给予研究者最大的包容、最大的保障,以及对弄虚作假者零容忍。”
“希望同学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真实、诚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或许能得到一时之利,但我相信真实的人最终会得到社会认可。”
不要满足于当“医匠”,要争当“医家”
高天明教授指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为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新坐标。新时代的青年医学工作者“不要满足于当‘医匠’,要成为‘医家’”。
什么是“医匠”?“医匠”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最好的医生。什么是“医家”?“医家”就是在已有知识上创造新知识、在已有技术上创造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临床上我们当然需要‘医匠’,需要医术精湛的医生,但是面对时代赋予的宏大课题,我们同样迫切需要“医家”。而科研是培养“医家”的基础,通过科研,能培养医生的学术追求、严谨品质和探索精神。
“同学们有的将来会成为 ‘医家’,也有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但是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有事业心,能力高的人有大的事业心,能力没那么高的人可以有小的事业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不要满足于现状。我们从事医学研究,达到中上能力水平的人足以胜任,并非一定要最顶尖的智力,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优秀的创新成果。”
李建华副校长与高天明院士交流
广医师生与高天明院士交流互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广医师生与高天明院士围绕“创新型人才需要什么特质”“如何寻找科研方向和突破点”“低年级学生是否需要参加科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唐小平书记代表学校向高天明院士赠送纪念品
赵醒村校长作总结讲话
校长赵醒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推动,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恒心决心,践行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创新型人才,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中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人物简介
高天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任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神经保护及抗抑郁/焦虑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等基金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