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神经科学研究所首次提出基因的致病潜力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6
我校神经科学研究所首次提出基因的致病潜力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

广医在线讯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得到一个人的全部基因序列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即其致病性的评估,是当前全世界最前沿、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且被列为第4个科学大问题。我校神经科学研究所、附属第二医院廖卫平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基因致病性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基因的致病潜力的研究方法;并以癫痫性脑病为例,总结了癫痫性脑病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提出了基因致病潜力的评估指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子刊Genetics in Medicine(IF:8.2)上,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基因致病潜力的评估方法和指南,为破解这一世界级的科学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廖卫平团队从临床实际出发,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基因致病潜力(Pathogenic potential of genes)”这一概念。考虑基因本身没有致病性,其所编码的蛋白质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只有当基因发生突变,基因功能异常使得蛋白质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时,才有可能致病。因此,基因的“致病潜力”是评价所谓“基因致病性”的基本出发点;同时还认为基因的致病性还跟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改变类型有关。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变化,有的改变(功能型)是不致病的。由此,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致病功能型(Funotype),并提出具有明确的基因型-功能性-临床表型相关性是基因致病性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哪些基因致病,哪些突变与疾病有关,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基因致病潜力评估指南”的提出,为临床医生判断基因致病性提供了便捷的评估工具,并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